后“政冷”時代中日合作商機大增
日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結束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福田康夫的會談后,雙方簽署了《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下稱《聲明》),兩國制訂了一攬子計劃,旨在推進“戰略互惠關系”,實現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
按照《聲明》,雙方繼續恪守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1998年《中日聯合宣言》等各項原則,并堅持和全面落實2006年10月、2007年4月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的各項共識。
《聲明》在“加強互利合作”部分決定重點開展以下合作,一是在能源和環境領域,二是在貿易、投資、信息通訊技術、金融、食品及產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商務環境、農林水產業、交通運輸及旅游、水、醫療等廣泛領域。
諸多摩擦可待消弭
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冷”現象是危害中日經貿關系的癥結,兩國在國際能源、資源上的惡性競爭,以及近年來在貨幣匯率問題、產品質量問題、農產品化肥殘留標準等方面的摩擦都是“政冷”的表現,而此次兩國《聲明》的簽訂,無疑對兩國經貿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周永生指出,中日兩國GDP相加值占東亞地區GDP的80%以上,這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持續改善并發展雙邊關系,必將對東亞以及世界經濟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他指出,推進中日關系的發展,關鍵在于要從共同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們必須讓日本知道,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推進是擴大中日兩國利益面之根本。”
對華投資有望回升
對外經濟與貿易大學教授夏占有表示,在兩國的外交關系中,政治關系還是處于主導地位的。他認為,如果所謂“政冷經熱”的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兩國經濟貿易往來肯定還會受到不良影響。幸運的是,此次胡錦濤主席訪日打破了這樣的局面。
他指出,由于前幾年中日政治關系出現一些問題,一些日本企業擔心在中國投資有風險,中國企業也不敢對日出口,擔憂國家政策發生變化。此外,2005年7月匯改以后,人民幣開始升值,加之日本國內通貨膨脹,2005年到2007年間,日元對人民幣匯率貶值15%到18%,也就意味著日本對華投資企業的成本增加了15%到18%。
夏占有認為,從總體上看,今年日本的對華投資可能會出現回升趨勢。中日兩國經貿互利的合作大有潛力,中國對日本的依賴程度在減少,而日本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卻在增加。況且,除經貿以外,雙方在能源、環保、氣候變化、金融合作等問題上,都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在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