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式頒布實施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成長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戶數年均增長將達到8%,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戶數年均增長6%;中小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8%……日前正式頒布實施的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以下簡稱“成長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我國中小企業成長的預期目標。
成長規劃提出,技術創新方面,中小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斷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知識產權創造優勢和知名品牌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產業結構方面,中小企業在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持續提高,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生態環保、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耗水量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信息化應用方面,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比例達到45%,電子商務應用比例達到40%;人員素質方面,培訓各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50萬人次。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的總體目標是: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社會貢獻更加突出。
其中,努力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十二五”時期中小企業成長的中心任務,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和吸納就業能力。
二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對于優化產業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產品結構以及加快淘汰落后小企業等提出了比較明確的領域和努力方向。
三是進一步提高“專精特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四是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堅持把完善治理結構、推進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礎。
五是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實現成長規劃目標和任務,提高中小企業成長質量和效益,成長規劃提出實施兩個關鍵工程和四個行動計劃。
一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力爭用五年時間,在80%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基本形成信息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協同、資源共享、供需對接便捷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劃。
三是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
四是創辦小企業計劃。
五是中小企業管理提升計劃。
六是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