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過渡期我國要取消許多進出口配額,進出口許可證也將不再需要。”針對目前這一較為普遍的說法,商務部進出口許可證管理局負責人日前特別指出,我國進出口許可證將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
該負責人表示,上述說法是一種誤解,2005年后,配額管理措施將逐步弱化,但我國許可證制度將繼續存在。許可證將發揮規范我國外貿經營秩序、協調和統計監控進出口情況等功能。
我國貨物進出口許可證和配額是兩個既有聯系又相互獨立的管理手段。具體地說,進出口配額是國家對某些貨物進出口實行的數量限制,許可證是國家出于限制某些貨物進出口的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海關對進出境貨物查驗、放行的重要依據。
該負責人解釋說,進出口配額和許可證二者一直被相提并論,有人認為許可證就是進出口“配額”,有配額才有許可證。事實上,有的商品要有配額后再申領許可證,配額和許可證是配合使用;有的商品不需配額,但需許可證,許可證單獨使用;有的商品則需配額,而不需許可證,如目前實行的關稅配額。另外,在技術進出口方面,是不使用配額而使用許可證。
許可證還發揮著其它重要作用,比如:規范外貿經營秩序。貨物進出口許可證是經濟的“調整器”。該負責人強調,為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防止某種貨物的進出口過量增長,影響國內外貨物供需市場的平衡,以限制貨物進出口數量為目的的宏觀調控及相應的審批還將存在,與這種管理相配套的進出口許可證仍將在較長的時間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上述負責人表示,“配額”的概念弱化后,許多重點、敏感進口貨物將納入WTO規則允許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范疇,進出口許可證的統計功能將進一步凸顯。就進口而言,自動進口許可證便于國家及時了解所監控貨物的進口數量等有關信息,從而建立預警機制,一旦意向性進口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政府預先通告的警戒線,就可及時采取保障措施。
就出口而言,許可證可以作為出口協調管理的輔助手段,能及時掌握貨物出口的各方面動向,發現問題,介入協調,以維護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和出口秩序,防止低價競銷,避免國外的反傾銷。該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都使用這種方法,對進出口貨物進行24小時監控,為政府主管部門啟動保障措施和反傾銷調查及對外磋商提供準確的數據。